隨著寶寶的漸漸長大,
很多家長會發現
從前的那個天使寶寶一去不復返,
現在的孩子,脾氣差,扔東西,
越不讓做什麼就偏要做什麼,
面對這種情況,
很多家長都忍不住要大發雷霆,
可是過後又開始後悔...
繼續看下去...
(贊助商連結)
其實,教育孩子,
你越吼,孩子越差勁!
對於很多家長來說,
養孩子就是個不斷失望的過程。
孩子還小的時候,
白白胖胖的,乖巧黏人。
父母也是充滿了期望,
時不時想像孩子長大後有出息的樣子...
可當孩子長到4、5歲的時候,
畫風卻突然變了,
跟當初想的完全不一樣:
早上換的乾淨衣服絕對撐不到中午;
學會了頂嘴,小嘴叭叭的,
幹什麼都有理由;
脾氣跟個「小倔驢」似得,
越不能做的事情越去插一腳...
淘氣點也就算了,
可最讓父母們疑惑、煩心的是:
孩子越管越不聽!好聲好氣說吧,
孩子不拿你當一回事;
嚴厲批評他,雖然嘴上認錯了,
可過幾天還是老樣子...
為什麼會這樣呢?
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,
我們先來看一則心理學實驗—
「別去想那頭粉紅色的大象」。
科學實驗告訴你:
這4招,讓孩子乖乖聽話。
心理學家召集了一大批志願者,
告知他們:
在你們面前這所房子裡,
有一頭粉紅色大象,接下來,
你們千萬不要去想這件事。
然而,志願者們發現,
這很難做到。因為很多時候,
「禁止」也會有很強的暗示性,
會激起人們強烈的好奇心。
小孩子心智不成熟,
更加容易受到這種禁止暗示,
當家長說「不要做這」、
「不要幹那」的時候,
孩子的好奇心就被激起了,
越是不讓幹的事情就越是要做。
孩子們很多時候並不是真的淘氣、
固執到不可救藥,
只是家長沒有用對溝通方式。
許多時候,讓孩子乖乖聽話,
僅僅是換一種說話方式那麼簡單。
那麼,該怎麼做呢?
1.你的指令,別說第二次
當孩子抱著ipad玩忘了寫作業時,
當孩子盯著電視不來吃飯時,
很多家長都是一遍又一遍地嘮叨、
「你再整天抱著個平板玩,我就給你砸了!」
「還不過來吃飯,叫你幾遍了?」
天天如此呵斥孩子,
一遍又一遍,可到頭來,
孩子還是天天如此,改不了。
我們對別人的指令、要求,
越簡潔越有威懾力,
如果拖泥帶水,就會顯得很沒力量。
教官對士兵們下口令時,
會說「立正!」「稍息!」,
很少有教官會說:
「下面我再說兩句,